成都市卫生健康宣传中心
成都市卫生健康宣传中心
Chengdu Health Publicity Center
卫生健康宣传

守护生命之光的抗艾战士:我们一生为“艾”而战

发布日期:2019-11-29 发布人:admin

编者按:

  钟南山院士说: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艾滋病专科有一群守护生命之光的抗艾战士,在抗艾的道路上守护着全市乃至全省百姓的健康,他们年复一年地坚守在自己特殊又敏感的岗位上。时值2019年“12.1世界艾滋病日”,让我们听听这群勇士和艾滋病顽强抵抗的故事。

“在抗艾的道路上,曾经是服从,后来是挑战,现在是热爱。”   ——何盛华

  从2000年收治了成都市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后,何盛华就被安排到了艾滋病科,那时候她是没有选择的。即使那个年代,所有人甚至医生对“艾滋病”这三个字都很陌生,但是一旦有了病患,就必须要做好随时上战场的准备。何盛华说:“我们都是学传统传染病出身的,相对于艾滋病来说,肝病、结核治疗都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当时我们就明白,接受了这份工作,我们将要面临一场巨大的挑战。”

  何盛华带领的医疗护理团队从最初的六个人发展到现在的80多个人,从当初的的50张病床成倍增长到现在的一栋楼的整个病区,从当初的1名到如今的4名国家级专家,优秀的人才在各项科研工作中崭露头角。2010年,四川省卫生厅挂牌市公卫中心艾滋病专科为乙级重点专科,这也是四川地区唯一一个省级艾滋病重点专科。

  在抗艾的道路上,市公卫中心艾滋病科累计收治了六万多名患者。他们也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去成长,去了解,去接纳,去认知,去改变。何盛华毫不含糊地说:“在艾滋病领域,有太多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需要去学习和掌握,激发出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也给艾滋病专科发展创造了机遇。所以,艾滋病专科医生护士需要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强大自我,完善自我的战斗力,最终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团队。”

  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讲,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终生治疗,治疗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这支艾滋病团队不仅要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还要努力筑起病人的心理防线。


“从无药可救到活得有质量,艾滋病已经走过最黑暗的时光,从冬天来到了春天。”

   二十年前,整个四川都没有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面对病人的痛苦,医生既恐惧又紧张,更多的却是无奈和无助,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医生的工作全部一切从零开始。

   有位2004年确诊的艾滋病患者,何盛华的艾滋团队陪伴他从爸爸做到了爷爷,当初他生病的时候,得了非常严重的肺炎,病情相当危机,抗艾战士们竭尽全力把他从死亡的风险中拉了回来,直到“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到四川,终于有了免费的抗病毒药物,这位患者的病情也逐渐好转,回到了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前阵子这名患者对这群勇敢的战士说:“只要有你们在,我就有信心活得和普通人一样长久。”

“艾滋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但恳请大家不要妖魔化看待艾滋病,它就是一个慢性疾病而已。”

  “我们的病人中,有90岁的病人能活下来,就是对我们医生最大的认可,是我们精神上最大的支撑。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我们在学术和治疗上都已经搭上了‘国际列车’与世界同步,也实现了世界村的梦想。”何盛华说。

  2019年的抗艾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事实上,市公卫中心早已迈出了前瞻性的步伐。2007年,市公卫中心就成立了关爱门诊,艾滋病关爱中心让患者了解并认识艾滋病的原理和治疗,提供心理关怀,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一步步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

  从2016年到2018年,该中心举办了16期四川省基层医生艾滋病培训班,为189家定点医疗机构培训了210名基层医生;每年定期举办两次艾滋病专科继教项目;2018年起,每年举办5期的“成长学院”,为各个地市州的定点医疗机构培养临床专家和骨干,让其回到当地以后对艾滋病治疗工作发挥牵头的作用;由这群抗艾战士发起的“艾智讲坛”每年派遣几十名专家深入15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指导和培训工作,覆盖了自贡、南充、内江等地。在抗艾道路上,几代医务人员前赴后继,一步步提升了四川地区的抗艾医疗水平。

  这,无疑是一条不平凡的路,而他们却一往无前,用大爱守护生命的每一个小小希望。


抗艾领头羊的心声和期望——“这里不仅是医院,也是艾滋病患者的家。我们不仅是治疗疾病的专家,更是艾滋病患者可以倾诉的家人。”   

  郑永利是市公卫中心副院长,他是一名有着多年临床医疗经验的博士。他说,艾滋病是一项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病,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疾病。对医院来说,不能仅仅提供治疗,不论是艾滋病患者还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他们都需要被更好地管理随访起来,让他们有个倾诉交流的地方、感受到温暖和正能量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让那些尚没有接受治疗的人能够尽快来到医院实现治疗,这儿是艾滋病患者的家。而艾滋病关爱中心就是衔接患者和医院的纽带。

   “艾滋病不应该仅仅是在'12.1'这一天才被关注,我们已经在管理上建立了长效机制,从推动工作、推动质量、推动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规范。”

  但是,郑永利博士说,“治疗”始终是一种补救,而不能遏制住艾滋病毒的“源头”。针对艾滋病防治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推进联合国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可持续发展议程,医疗战线都更加注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十二字方针,切实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综合干预的实效性、检测咨询的可及性、随访服务的规范性。因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才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抗艾战士的梦想与坚守:“我叫姚远,可是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艾滋病被发现的那一天,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巨大关注。年仅三十岁的姚远已经从事了艾滋病工作整整六年,当初仅仅是凭借那份好奇选择了这个职业,而又因为各种机缘巧合离开家乡安徽来到了成都市公卫中心。姚远说:“能成为艾滋病专科医生,我感到十分的幸运。”

   “我相信,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姚远说,“我曾经经历过职业暴露。在给病人做腰椎穿刺的时候,病人的脑脊液溅入了我的眼睛。”姚远讲起来的时候很淡定坦然。他说,尽管带教自己的老师和科室主任很担心也很心疼,但是自己在最短时间内就得到了阻断治疗。“这里就像我的家一样,所有的老师、同事甚至病人都是我的家人,谁都想着要保护我。我也会保护好我自己。”

  “我相信,越简单的故事越深刻。”姚远的眼中泛着泪光:“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和我同龄的病人,家境格外贫困,入院的时候艾滋病、精神病伴随颅内感染。我是他的管床医生,每天都坚持去查房,给他治疗和鼓励,他的母亲很感激我,一针一线给我纳了一双手工的鞋垫。当时年少无知,我心里接受了那份谢意,但坚决不肯接受这份‘礼物’,觉得那是作为医生的职责。后来病人不幸离世,母亲非常悲伤,我不知所措。我突然觉得,那双鞋垫是一个母亲的自尊和感恩,而我的坚持伤害了一个母亲。这是我一直以来的遗憾,但却把我和病人的心拉得更近。”

   “我相信,越平凡的感情越动人。”姚远说,艾滋病是一项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在与病人谈心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成为了朋友。有一天十一点多,路灯拉得长长的,在加完班回家路上,我吃了来自凉山州的一对夫妻给的一块哈密瓜,特别甜。

  “作为一名青年艾滋病医生,每一次开死亡证明,尤其是看到是自己的同龄人,心中满是惋惜。这几年我见证了艾滋病专科的高速发展,现在的治疗措施能够让患者活得更健康,更长久。这也实现了我当时投身医学,'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誓言。此时此刻,我想要为艾滋病患者做一些什么,我会坚持在这条道路上,一往无前,始终如一。”

援彝队员的初心与使命:“努力很难,但是不努力,只会更难。患者的病情好转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

  2018年6月30日,在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郭楠成为第一批“援彝队员”,来到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三年的医疗帮扶,专职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

  郭楠为了深入了解当地情况,自己开车几十公里走村串户,几近于挨家挨户宣传防艾治艾。“在市公卫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何盛华主任以及科室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当地情况,我们将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片相结合,撰写了《布拖县免费抗病毒治疗手册》,打造了布拖县人民医院抗病毒门诊,筹建红丝带关爱协会,修改了布拖县职业暴露药物方案,并申请了副作用更小的药物多替拉韦。” 

  郭楠到布拖之前,以为这一次就是简单的做培训、讲课,但到了这里,和当地的干部接触之后,他才真正了解到:在布拖这里需要的其实不是大专家,而是要和当地的防艾同志一起深入到最基层,做最实际和具体的工作。从今年年初开始,郭楠开始负责布拖县人民医院抗病毒治疗门诊的管理和治疗工作,最初主要负责门诊直接管理的感染者的临床随访和药物发放,现在还要负责整个县医院住院HI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信息搜集和核对工作。

  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当地的医疗环境经过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改善,许多患者经过服用抗病毒药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寿命。

  “在漫山遍野开满索玛花的时候,我的女儿也到了毕业季。”郭楠说这次自己一去就是整整三年,艰苦一点没有关系,可是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年幼的女儿。自己即将启程的时候,女儿正好要面临小升初的挑战,而作为人民教师的妻子刚好是高中毕业班的老师,郭楠调侃道:“只能明月千里寄相思!”


权威专家说防控与治疗:“艾滋病过去可怕,艾滋病治疗现在可控,艾滋病防治未来可期。”

  周锐锋在艾滋病科已经整整待了二十年,她是整个科室发展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她参与了一次次的科研,见证了药品和治疗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她体验了一次次的无可救药的无助,到如今大多数的病情变得可控;她也见证了患者从无法走路躺在住院部的床上用药,到被家人推着轮椅来门诊开药,直到后来自己走来门诊和医生交谈自如。

  艾滋病治疗工作的三道关:第一是疾病的关;第二是职业感染的关;第三是社会歧视的关。“伴随着艾滋病研究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以后,像正常人一样有信心、有尊严地过日子。”    

   周锐锋凭借着对患者100分的爱,获取了一大批“粉丝”。周锐锋说:“任何一个艾滋病人的病情对家庭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患者往往会无法面对病情,不知如何寻求帮助。这个时候,医生的帮助太重要了。”周锐锋带领一批又一批的新同事,与患者进行交流,并主动邀请他们到“关爱门诊”进行咨询,心理上的关怀让患者对于医生不设防线,沟通更自如。“我们就是为了在实现国家提出的'3个90%'的基础上,在知晓感染、接受治疗和成功治疗后,进一步去实现第四个90%——让90%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当艾滋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遵照医嘱准时定量服药,艾滋病就成为了和糖尿病、高血压相类似的慢性病。这些随时会破坏免疫系统的蝼蚁就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众所周知,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种:一是通过无保护的性行为;二是通过母婴;三是通过血液。近年来,国家对于艾滋病的大力宣传和全面投入,已经让艾滋病救治深入人心。周锐锋说:“尽管这样,我们每一个人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可能大多数人都知道:要洁身自爱,杜绝高危性行为。但是很多人并不明白,如何从生活在细微的事情上进行防护。从安全使用血液来讲,现在医美项目泛滥,尽管市场严厉监管和沉重打击,也有鱼龙混杂的“黑诊所”潜伏于各个阴暗的角落。周锐锋医生建议每一名爱美的女士一定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美容、整容项目。



作者: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 王颖


 
关闭